池郊敲矾弊 4星
共回答了450个问题 评论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设哈密卫,给印章,以其头目马哈麻火者等为指挥、千百户、镇抚,辜思诚哈只马哈麻为经历。周安为忠顺王长史,刘行为纪善,以辅脱脱”。
二是朝廷不派驻军队,防务由当地负责。按照明朝卫所制的规定,各卫所均应有规定数量的军事力量。基于关西七卫的特殊性质,其所需要的军士来源于当地部落原有的武装力量,由充任卫所军职的部落首领负责训练和指挥,所需的粮饷均就地解决。这就相当于明朝朝廷对关西七卫的军事指挥毫无保障而言,对边防十分不利。
三是不开展屯田。按照明太祖朱元璋的卫所制构想,各卫所军士应适当开展军事屯田以保障粮饷供应,特别是边疆地区的卫所更是如此。朱元璋曾为此政策自夸自己“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但是,由于关西七卫由当地蒙古部落实际控制,朝廷并未派出军士驻扎,屯田自然无从谈起。
四是不课以赋税。由于明廷没有对关西七卫行使实际的行政管辖,当地的赋税全部上缴部落首领,使得关西七卫具有较强的经济独立性,
五是不干预卫所涉及的各种纠纷。明廷对关西七卫的管理属于比较超脱甚至到了不负责任的地步,对于各卫所之间或是与周边地区发生的纠纷和摩擦,明廷向来态度消极。
24小时前
玫瑰半成品 1星
共回答了159个问题 评论
设立了哈密卫。
明朝设立哈密卫的背景
哈密自古为东西陆路交通要道,明朝为打通与西域的联系而开始于哈密发生密切交往。元朝末年,统治西域(今新疆地区)的是察合台汗国分裂后的吐鲁番汗国(即东察合台汗国,中国史籍以其国都为名,先后称为别失八里、亦力把里、吐鲁番),汗国的创建者秃忽鲁帖木儿在至正二十三年(1363) 死后,才重新统一不久的的中亚地区又陷入混乱,史载:“元亡,各自割据,不相统属……地大者称国,小者止称地面。”,而哈密地区则为元朝分封的蒙古王公威武王掌控。 明朝初年,明廷因北元尚有较强的实力而无力西顾,只把势力推进至河西走廊。
元朝在中原的统治随着大规模民变(红巾军起义)的爆发而走向崩溃,1367年十月二十一日,基本统一江南的朱元璋开始筹划北伐,他的基本战略为:先攻取山东,其次进攻河南,再次攻占陕西潼关,最后再进军元大都。随后他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二十五万人由淮河进入河南进行北伐。1368年(洪武元年)十二月,徐达率军兵分三路一举攻克山西太原、大同、宣府等地,盘踞在这里的北元重臣王保保(扩廓帖木儿)逃到甘肃北部。1369年(洪武二年)三月,明军攻占陕西西安、凤翔等地,到八月时已经占领陕西全境。
1372(洪武五年)正月,朱元璋又集中步骑十五万分三路北伐北元。徐达的中路军在蒙古高原被王保保的军队击败,损失惨重;而李文忠的东路军在鄂尔浑河也被蒙古人击败;只有冯胜、傅友德的西路军攻取甘州、兰州,“五年复大发兵征扩廓。达以征虏大将军出中道,左副将军李文忠出东道,征西将军冯胜出西道,各将五万骑出塞......独胜至西凉获全胜”《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第十三·徐达、常遇春》,随后明军又在瓜州(今安西西南)和沙州(今敦煌西)击败北元残部,明朝由此控制河西走廊。
洪武初年,朱元璋在平定陕西、甘肃等地后不在西进,“元封其裔勿纳失里为威武王,居之。明初,高皇帝定陕西、甘肃诸镇,嘉峪关以西置不问。”(《明史纪事本末·兴复哈密》(四十卷),这是1372年明军军事失利所产生的重大后果,朱元璋从此放弃了一统蒙古高原的想法。此后明朝暂时停止军事进攻,改为开展政治攻势,同时还加强边防,设置卫所,修补长城,屯田戍边。
明朝关西七卫
明朝对哈密卫的设置
明朝暂时停止军事攻击后,改而以招抚的方式拉拢北元残部以及边疆少数民族首领 , 使其成为明朝的藩属 , 从而构筑起一套新的防御体系。 洪武八年(1375年),元朝安定王卜颜帖木儿率领撒里畏兀儿投降明朝,朱元璋在其地设立安定卫、阿端卫。
17小时前
狱火三焚 3星
共回答了375个问题 评论
永乐四年(1406年)三月,明朝在新疆哈密设立了哈密卫,“以其头目马哈麻火者等为指挥、千百户、镇抚;辜思诚、哈只、马哈麻为经历;周安为忠顺王长史,刘行善为纪善,以辅脱脱”。
在元朝时代,今天的新疆很多地方是属于察合台汗国治理范围的。元朝灭亡之后,虽然元朝中央政府退居漠北,成为所谓的北元。但是,西域仍然在元朝旧势力控制之下,不过情势更为复杂,察合台汗国分裂,其地各自割据,不相统属,地大者称“国”,小者称“地面”,形成了诸如吐鲁番、火州、柳城、哈密等割据政权,其政权内部统治者多为蒙古人,居民则以其它各族为主。
在这些割据政权中,有必要提一下哈密,很多人都吃过哈密瓜,这是一种非常好吃的水果,又名雪瓜、贡瓜,以哈密所产最为著名,故称为哈密瓜,而不是哈蜜瓜!哈密这个地方在汉朝西域地理中叫伊吾,在唐代叫伊州,元朝称为哈密力。
在元末明初的西域割据政权中,哈密的战略位置显得尤为重要,是天山南路通西域和甘肃的门户,控制中西交通的咽喉,中亚、西亚的贡使、商旅、公文以及商务几乎完全集中在这条孔道上,西域、中亚各地的统治者都将这条通道视为黄金通道。
哈密之地元代由察合台系宗王镇守,西与东察合台汗国为邻,北接鞑靼。泰定帝也孙帖木儿以后,哈密、沙州、肃州和甘州等地均为察合台第六子拜答儿及其后裔的领地。元朝末年,元廷册封威武西宁王的后裔、察合台一系的纳失里为威武王,后改封肃王,忽纳失里死后,其弟安克帖木尔继承王位。
在明初的西域政治格局中,事实独立的哈密王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明朝初建时,蒙元势力一直是北边的主要威胁,要彻底消除北元势力对明朝的威胁,必须做好充分的战略准备。
从洪武二年(1369)至二十四年(1391),明军对东北、西北和西南边疆进行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和招降活动,其经略的中心都围绕着是如何控制北元的残余势力。
明朝对付北元的战略是:从东、西、南三面进行包围、压制。明朝在与北元势力的斗争中,西北地区处于很重要的地位。明军每次北征蒙古,西路军的进攻方向就是西北地区。
在当时西域的割据政权中,较大的是于阗(今天的和田)和别失八里(乌鲁木齐),其次是吐鲁番和哈密,而小的割据政权方圆只有数里。它们相互间长期纷争不已。
洪武五年(1372),明军大举出征漠北,兵分三路,“大将军出中路,文忠以左副将军出东路,胜以征西将军出西路,将各五万骑”‘,大将军徐达和左副将军李文忠分别率领的中东路大军深入漠北腹地,与北元主力激战,伤亡惨重,而征西将军冯胜率领的西路大军在甘肃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在客观上来说是由于中东两路的牵制才使得西路军取得了胜利,而西路军的胜利又为明朝的据点推进创造了大好的局势。
明廷在冯胜大败元军后设甘肃卫(今甘肃张掖),明朝经营西北的战略开始进入实质阶段。哈密割据政权在当时也成为明廷经营西北的一个障碍,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因哈密王国阻挠西域朝贡大明,一怒之下,发兵攻陷哈密,但并未灭国。
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六月,哈密王安克帖木儿遣使来朝,请求明廷册封爵位。朱棣说:“前代王爵,不足再论。今但取其能归心朝廷而封之,使守其地,绥抚其民,可也。”于是,朱棣册封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
忠顺王的封赐说明此时的哈密实已从属于明朝统治之下。第二年,忠顺王安克帖木儿为瓦刺可汗鬼力赤毒死。明朝便封了安克帖木儿的侄子脱脱为忠顺王,这个王爵的名字也说明了明朝希望牢牢控制这个地方。
非但如此,永乐四年(1406年)三月,明朝还在此地设立了哈密卫,“以其头目马哈麻火者等为指挥、千百户、镇抚;辜思诚、哈只、马哈麻为经历;周安为忠顺王长史,刘行善为纪善,以辅脱脱”。哈密卫自然与内地卫所不同,属于羁縻卫的性质,但是安排大量汉族官员于忠顺王府,则说明明朝有意强力控制这一地区。
《明史》中说:“成祖之封忠顺王也,以哈密为西域要道,欲其迎护朝使,统领诸番,为西域屏蔽”,哈密地位重要,“把守西陲后门,缉探外夷声息”,即明人所谓“一以断北狄右臂,二以破西戎交党”。
哈密卫的设置,使该地区附属于明朝直接统治之下,从而继续了自汉唐、元朝以来,中原中央政府对西域各地的管辖,“诸番唇齿之势成,华夷内外之合力,边境守谧余八十年”。
1小时前
猜你喜欢的问题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热门问题推荐
2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2个月前3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4个月前2个回答
2个月前9个回答
3个月前2个回答
3年前2个回答
4个月前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