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哒脑壳 4星
共回答了47个问题 评论
我国的传统礼仪,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同时也与“九”这个数字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是《楚辞·九辨》所说的:“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我国在父系社会晚期,就出现了“上下长幼之道”、“进退揖让之礼”。西周建立后实行“礼治”,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礼仪制度,被称之为“九礼”。这就是《大戴礼记》记载的“礼义者,恩之主也。冠、昏、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也。”
这里说的“冠”,即冠礼,乃冠发束发之礼。古时男子年满二十岁名为“弱冠”,女子十五岁名为“及笄”,到了这个年龄都要举行此礼,意味着成人了,故又称成人礼。“昏”,通“婚”,即婚礼。婚礼是“聘娶婚”的主要形式,其对我国婚姻民俗文化的影响至今未息。“朝”,即朝礼,是诸侯及士大夫朝觐天子、或天子接见诸侯等之礼。“聘”,即聘礼,是国君派大臣去其他诸侯国进行访问所施用之礼。“丧”,即丧礼,是为亡者治丧、安葬之礼。“祭”,即祭礼,是逢亲人忌日、或祭拜时所施行之礼。“宾主礼”,是指作客和待客时的遵循之礼。“乡饮酒礼”,是指在宗族乡里与长辈或同辈宴饮时的遵循之礼。“军旅礼”,是指将士对上下左右间所使用之礼。在这些礼仪中,每一种礼仪都规定了或多或少的具体仪节。如天子接待不同来朝者而制定的九种礼节,称之为“九仪”;王室举行最为隆重的礼仪时,设置九个司仪官具体负责迎宾赞礼之事,称之为“九宾”。从中可以看出,西周的这九种礼仪是处理上下、内外之间关系的表现形式,体现了“礼治”的国本精神。
2小时前
猜你喜欢的问题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热门问题推荐
3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2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3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2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4个月前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