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高跷主要内容概括

笑上故人眉 3个月前 已收到1个回答 举报

女人抽烟美 3星

共回答了324个问题采纳率:94.1% 评论

汉魏的高跷称为“跷技”,宋代叫“踏桥”。清代以后才称为“高跷”的,不过历代都是用一米左右长的条木制成的,高跷上面都有木托。

表演的人将双脚分别绑在木棍上,然后化装成各种人物,旁边有人用唢呐伴奏,表演有趣的动作或故事。此外,汉代高跷还有文跷、武跷之分。文跷主要表演走唱,有简单的舞蹈动作。武跷则是表演倒立、跳高桌、叠罗汉、劈叉等动作。

古代的高跷都是木制的,是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索将腿绑在木棒上。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

在古代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僧人等。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

古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比如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

还有,踩高跷在山西的延续历史悠久,后来,在晋中一带出土的北魏石棺上也可看到高跷、杂技的图画,虽然山西的高跷并没有文字记载,但根据这个图画,推断高跷最迟也应该从北魏时期就有了。

19小时前

47
可能相似的问题

猜你喜欢的问题

热门问题推荐

Copyright © 2024 微短问答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1119249号 站务邮箱 9595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