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替式愛你 1星
共回答了166个问题采纳率:99.1% 评论
需要辩证、正确地看待义利观。
义利观,义者,“事之所宜也”,是某种特定的伦理规范,道德原则,是儒者们心中至高无上的道义。利者,“人之用曰利”,后世多指物质利益。如何看待二者的关系,便形成义利观。拼音是yì lì guān,出自《论语·里仁》。用作名词,书面语。
关于义利观,传统儒家大师都曾有过相关的言论。例如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孟子也曾说:不义之利“不苟得”;大义面前连死都不怕,更不会贪利避祸。(《孟子·告子上》)
但需要注意的是,因传统儒家有其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所以其思想也会带有一定的阶级色彩。
在当代社会中,义利观常表现于商业中的重义轻利和重利轻义现象。良好的义利观,通常以重义轻利为基础,为社会普遍群众创造价值,汲取较少的物质财富;而歪曲的义利观,具体表现为拜金主义,甚至忽视道德,践踏诚信等。
在中国传统美德中,正确的义利观占有很高的地位,是中国古代人民所推崇的做人经商的终极追求。义利观是一种经济伦理思想。
21小时前
錯亼噯 2星
共回答了61个问题 评论
义利观是指在行为选择和社会规范中,将道德价值和实际效益并列考虑的理论。在义利观中,道德价值和实际效益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具体来说,义利观认为,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应受到保障,但这种自由和权利必须受到约束,以避免对他人的伤害和社会的不良影响。同时,义利观也认为,为了实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需要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身利益。
对于义利观,个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看待:
1.义利观有助于实现个人自由和社会效益的平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在义利观的框架下,个人应该保护其自由和权利,同时要考虑其行为对社会的影响。这有助于实现个人自由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平衡。
2.义利观需要考虑道德价值和实际效益的平衡。义利观认为,道德价值和实际效益是相互依存的,需要在具体情境中作出平衡的考虑。这样有助于避免道德的过分理想化或实际效益的过分功利化。
3.义利观需要综合考虑个体和社会的利益。义利观认为,个体和社会的利益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的。个体的利益应该被纳入社会总体利益的考虑,而社会的利益也应该服务于个体的福祉。这样有助于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义利观可以作为一个理论框架和行为准则,帮助个人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明智、平衡和有意义的选择。
1小时前
猜你喜欢的问题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热门问题推荐
4个月前7个回答
1个月前2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2个月前2个回答
2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2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