袔莪莋丕菿 1星
共回答了131个问题采纳率:93.1% 评论
唐代文人是一支以寒士为主体的文学队伍。
现存《全唐诗》载录了2200多位有姓名可考的诗人。他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上自帝王后妃、达官显宦,下至农夫工匠、渔樵胥吏、俾妾歌妓、和尚道士,可谓三教九流,兼容并包。但一般说来,“寒士”居多。
“寒士”这一称号,发源于六朝门阀制度。随着门阀统治的解体,唐代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出现了变革的趋势。社会经济和文化高度繁荣,整个国家呈现出一种强盛壮大、蓬勃向上的风貌,不能不在人的心理上留下深深的印记。这种感受更由于唐代寒士自身地位的变化而得到加强。
不过,寒士在唐代的社会地位还是比较低下的,不少人困顿于场屋,沦于卑位,甚至辛苦辗转,潦倒终身。但门阀制的枷锁毕竟打碎了,通过科举等途径入仕从政成了现实的目标,也确有人由此跻身庙堂,提出或在一定程度上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可见寒士在唐代虽仍遭受压抑,却不再是毫无政治独立性与主动性可言的附庸,他们构成了社会政治生活中一支活跃而能动的力量。
3小时前
尛白兎 2星
共回答了262个问题 评论
“寒士文学”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文学,因为有理想有觉悟的知识分子都将能够让寒士中的英才从政治制度的限制中解放出来作为文学和社会的理想。
寒士文学的精神是以“民主斗争的方式”争取开明政治,是“坚定的不低头于帝王与统治阶级之前的品格”。正是这个精神传统的传承,古往今来才有那么多文人为此发声。
林庚先生赞颂屈原的高贵品格,评价他对祖国的热爱中具有“伟大的斗争性”,能够不惧触犯贵族利益,是“寒士文学”精神的极大体现。
同样,阮籍、嵇康的文学中同样蕴含着对统治阶级的抵抗和对寒士文人精神的坚持。
陶渊明自不必说,林庚先生高度评价其身上具有的“寒士的民主精神”,并认为“这种精神成为中国古代独立于权贵之外的骨气与民主传统”。
陶渊明、李白、杜甫等诗人的布衣反抗精神,《聊斋志异》中对寒士精神衰落的惋惜和悲愤,到导读中所说《儒林外史》“正式从封建社会中一个富有生气的力量变为讽刺的对象”。中国文学之所以不断发展,并且成为寄托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理想情操重要载体的一个重要支撑就是这种“寒士文学”的精神传统,而他渴望并呼吁知识分子精神的重建以及寒士精神的回归。
1小时前
猜你喜欢的问题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热门问题推荐
1个月前4个回答
1个月前9个回答
1个月前2个回答
1个月前3个回答
2个月前1个回答
2个月前3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2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