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雅的风格 2星
共回答了9个问题采纳率:97.1% 评论
右江岜暮根据地,在五千敌人“围剿”中,涌现出了甘孟山九壮士
前言:
“牙山五壮士”是一个对于中国人来说家喻户晓的故事,它曾经出现在课本里,出现在荧幕上,成为几代人的集体回忆。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壮举之前,同样悲壮,同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在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反“围剩”斗争中发生了十多次,其中最为壮烈的是天峨县岜暮根据地甘孟山九壮士,他们用生命谱写的革命乐章,是红水河畔不朽的英雄史诗。
敌人“围剿”根据地,红军召开紧急会议商讨作战方案
1932年9月10日,国民党桂系军阀在“围剿”韦拔群和西山根据地的同时,派出一个团的兵力和凤山、凌云、东兰、河池、南丹共五个县的民团武装共5000多人,从五个方向气势汹汹地向着右江天峨县岜暮根据地而来。
敌人扬言“茅草要过火,石头要过刀,树木要砍光,草根要铲除”,让根据地成为无生命可存之地。为扭转危局,1932年9月19日,负责驻守天峨一带的中国红军独立第三师六十三团团长韦国英、政治指导员蓝志仁,在都楼村的旧红岗召开了40人的排级以上干部紧急会议,商讨应对方案。
敌人从五个方向汇聚而来,包围圈已经形成,如何迎战十分关键。韦国英和蓝志仁决定以守为攻,一旦与敌人交火,力争尽快击退敌人;如果超过三天还不能破敌,要想尽一切办法分散转移。
随后,一个针对五路敌人的作战方案迅速形成。红军及赤卫队总兵力400多人分成五组,构成与敌人相对应的五道防线,以甘孟山等大山为依托展开较量,一旦被打散就撤入山中。
第一道防线由二连连长黄桂德指挥,第二道防线由三连连长韦明山指挥,第三道防线由团政治指导员蓝志仁指挥,第四道防线由团长韦国英指挥,第五道防线由韦明宣指挥。
在敌人强大的攻势下,五道防线一一被破
面对数量十部于我方的敌人,英勇的红军战士严阵以待。
1932年9月21日早上,敌人开始发动进攻。枪炮声瞬间打破了大山的宁静,战斗开始了。敌人首先进攻岜暮的都楼,第一道防线在敌人潮水般的进攻中坚持了一天,宣告失守。
作战了一天,红军被迫撤回到第二道防线,导致第二道防线压力倍增,在被两股敌人合围后,宣告失守。到第三天,我方最后退守第三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此时已激战三天,他们能创造奇迹吗?
战斗坚持到第五天,第三道防线还是被敌人攻破,红军被迫撤入甘孟山。此时,第四道防线和第五道防线也已被敌人攻破韦国英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带队突围转移。蓝志仁带着80多名战士退守甘孟山拉号岩。
巍峨的甘孟山高耸入云,三面险坡,一面悬崖,因为崖壁上的拉号洞而被当地人称为拉号岩。拉号洞洞口开阔,状如燕窝,只有从一条崎岖小路可以攀登进入。开战之前,为防不测,战士们将20多位红军家属秘密转移到这里隐藏。
蓝志仁带队进洞后,带领大家临时建造了防御工事,严阵以待。
1932年9月26日,天刚蒙蒙亮,敌人的冲锋开始了。一刹那,枪声大作,子弹雨点般向洞口袭来。蓝志仁带领战士们以峭壁为依托,居高临下,痛击来犯之敌。敌人一次次冲锋,一次次被打退,双方拉锯一般,战斗持续了一个上午。眼看强攻不成,敌人下令拘捕红军家属,强迫他们向红军喊话。
还没等到山上的红军战士下来解救,敌人就将拒不喊话的红军家属集体屠杀在山脚。愤怒的红军战们拿出最后的弹药,全力向敌人开火,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伴着雷鸣般的嘶吼声在甘孟山间打响。那一刻,青山鸣咽,天空泣血。
九位红军战士抱住敌人一起跳下山崖,与敌人同归于尽
当时14岁的农军战韦明安,刚刚突围转移到甘孟山对面的一个山坡上。韦明安晚年曾对儿子描述当时他看到的情景。
子弹打光了,石头就是武器。最后时刻,蓝志仁决定诱敌深入,带领16名战友向山顶转移。随后,拉号洞失守,蓝志仁的父亲在洞中牺牲。面对向山顶转移的红军战士,敌人紧随其后,穷追不舍。
流弹袭来,枪林弹雨中,不时有战友应声倒在山间,最终有九名战士陆续到达山顶。再往前走就是万丈深渊,迟疑片刻就会成为敌人的俘虏。来不及多想,他们抱住追上来的敌人一起跳下山崖同归于尽,这九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九名烈士的名字,他们分别是:蓝志仁、陈兴汗、黄文明、李魁、蓝彩娥、韦明甫、岩三、黄德东、宁美娇。
结语:
他们没有留下任何照片,后人只能通过幸存者的回忆,画下了他们的样子。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却拥有同样的理想;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却拥有相同的勇气。
90年过去了,根据地旧貌换新颜,而不变的是对英雄的追忆和敬仰。群山巍峨,九壮士的精神与青山同在;苍松不老,九壮士的容颜伴绿树常青。
7小时前
猜你喜欢的问题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5个月前1个回答
5个月前2个回答
热门问题推荐
1个月前2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3个月前4个回答
3个月前4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3个回答
1个月前5个回答
3个月前1个回答
1个月前1个回答